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找錯人不可能走對路



什麼叫作「更具科學性、公信力的評量工具」?什麼叫科學性?什麼叫公信力?



多元評量和「更具科學性、公信力的評量工具」關連為何?



不同學科(discipline)的評量方式有何不同?陳伯璋你懂多少?



是否有一種不加重學生負擔、不挫折學生信心的考試?如果有,為什麼可行?



動輒芬蘭教育,到底知不知道芬蘭與台灣教育的差異?芬蘭是否是台灣教育意淫對象?


xyz
為什麼現在這個時間點突然覺得考試多?



這麼嫌棄考試,是否先廢了罪惡淵藪學測、指考、基測?是否宣告選擇題違法?





整個就是陳某人為自己的國家教育研究院謀生計。





找錯人不可能走對路。






xyz軟體補給站





中小學段考多 國教院研議改革


自由時報  2009/05/14


〔記者林曉雲、陳宣瑜/台北報導〕


中小學三日一小考、五日一大考,連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任陳伯璋昨天與記者座談時都感慨,多數國中小的段考太多,考題不合理,國外研究發現,考試愈多,其實對社經背景高的學童較有利,因為他們有豐富的資源可利用;對於社經背景差的學生,考試多不但無法促進學習,反而「每考一次就多刻出一道傷痕」,國內學校考試評量制度必須徹底改革。


教育部近日將國家教育研究院組織條例草案送行政院院會討論,目標明年正式成立國家教育研究院,針對國內考試、教育制度研究發展出更具科學性、公信力的評量工具,協助教學現場老師利用評量給不同程度發展的學生適時幫助。




考試易挫信心 評量制度應多元




甫自芬蘭考察回國的陳伯璋批評,目前國中、小教師習慣以小考、段考評量學生的學習效果,但「多數學校段考題目不合理,不但沒有評量效果,反而加重學生負擔、信心受挫」。還有學校一學期就考三次段考。反觀芬蘭,老師不以分數評量學生的學習成就,反而著重在文字敘述學生的學習狀況,並提出建議補強方向。


南投縣營盤國小校長楊界雄表示,老師都知道評量要多元化的觀念,但限於時間,不一定能落實。相對來說,紙筆測驗是較方便及有效的方式,不過自然科就很適合以「動手做」或「觀察紀錄」來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


國中、小考試偏多,尤其國小更明顯,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認為,這都是起源於各縣市教育局競相舉辦各科能力檢測所致,「老師也不喜歡考那麼多試」,但是惡性循環造成考試領導教學。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則表示,學校考試考太多,確實讓家長只認得成績,看不到孩子真正的性向及才能;學生只知考試,而不知未來方向;老師也只能透過考試,衡量自己的教學成效,教育政策變成如此簡約化是不對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